主页 > 养殖

青海省民和县奶牛养殖现状调查分析及改进建议

2023-10-25 11:28:58 0

作者:张福年沈延鹏摘要:本文对民和县奶(肉)牛养殖改良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为更好地发展养牛业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民和县牛奶(肉)牛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牛奶(肉)牛生产基地,是西宁、兰州两大城市的鲜奶和牛肉供应基地。 奶(肉)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已

作者:张福年沈延鹏摘要:本文对民和县奶(肉)牛养殖改良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为更好地发展养牛业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民和县牛奶(肉)牛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牛奶(肉)牛生产基地,是西宁、兰州两大城市的鲜奶和牛肉供应基地。 奶(肉)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养牛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奶(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1.1奶)牛养殖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民和县奶(肉)牛产业以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川口镇、马场垣乡为主要产区,主要生产区有核桃庄乡、松树乡、巴州镇、西沟乡等沟岔、浅见最初大部分是低世代杂交的乳(肉)牛,其生产率相对较低。 2011年以来,为了落实县委县政府“农畜联动、草畜结合”的重大决策,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扩羊、增牛、稳猪、稳蛋、壮县” 民和县牛改良技术日趋成熟,奶(肉)牛良种改良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1.2奶(肉)牛品种和饲养楼是民和县奶牛饲养起步早,经过较长时间的选育,目前饲养楼奶牛基本为荷斯坦)黑白花)纯种奶牛,部分为黑白花和当地黄牛杂二代、杂三代等杂种奶牛。 目前,存栏牛8.1万头(其中,奶牛3.25万头,肉牛4.2万头,牦牛0.65万头),肉、奶产量分别达到1.98万t和1.9万t。 2020年完成牛冷配8787只(荷斯坦冷冻精冷配3657只,西门塔尔冷冻精冷配5130只)。

1.3鲜奶生产和加工目前,民和县鲜奶生产统计数为1.9万t,4家乳制品企业日处理鲜奶量85t,除本县鲜奶55t外,还向县外采购30t。 县城居民人口约10万人,人均消费量约为0.15kg/d,5400t/年。 乳制品加工企业集中分布在县城地区,生产产品比较单一,主要是甜、淡两种奶粉和酸奶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浙江及周边各大超市等销售网点。 内部消化不足很大,县外采购进口占一定比例。

1.4社会化服务体系奶(肉)牛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功能也比较完善。 目前奶牛协会4家,会员2400多人,挤奶站(点) 6家,鲜奶储存罐8个,挤奶机20台,郡鲜奶零售点37个。 目前,县牛改冷配点19个,其中建设标准化牛改点13个,实施标准化牛改点建设2个,牛改技术骨干3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16人,初级13人,技术人员2人); 从事牛改职20年以上的13人,10年以上的13人; 私营牛改点6处,员工6人),保证每个牛改点配备1名以上人工授精技术人员。 22个乡镇兽医站和县兽医站专业人才水平高,在奶牛配种、疫病防治、饲养管理、饲料生产、储存、加工以及畜牧科技服务方面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服务。

2奶(肉)牛繁殖改良体系建设2.1奶)牛品种改良民和县严格按照青海省奶(肉)牛改良工作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开展工作,全年引进良种直补冻精1.5万枚(西门塔尔良补冻精0.5万枚,荷斯坦良补冻精1.0万枚),达到100 结合民和县实际,将西门塔尔弗洛姆主要采购到碓门、李二堡包、巴州、西沟、古鄞、总堡包、满坪、马营等浅脑山地区,将荷斯坦牛采购到川口、马场垣、核桃庄、巴州等乡镇开展人工授精建设(维修或改造)牛改造工作室520m2,液氮柜45个(其中10dm315个、15dm315个、30dm3以上15个),计算机13台,显微镜13台,流动性输液车辆13台,近年来乳(肉)肉

2.2人工授精母牛占可繁殖母牛的比例现存栏可繁殖母牛2.04万头,人工授精母牛0.88万头,人工授精占可繁殖母牛的43%。 人工授精平均受孕率达87.9%,人工授精犊牛繁殖率达86.8%。

2.3奶(肉)牛自养)2.3.1)可繁殖母牛存栏2020年全县存栏牛数8.1万头,奶)牛可繁殖母牛存栏由2018年的1.68万头增加到2.04万头,增长率为2.14%。

2.3.2自繁自育比例年繁殖1.95万只,其中自繁自育1.4万只,自繁自育比例达71.7%。

2.3.3自养提供的出栏数为每年1.96万只,其中自养0.96万只,占奶(肉)牛出栏的48.9%。

3奶(肉)牛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3.1没有完整科学的发展规划民和县奶牛产业30多年来基本走自发无序的发展道路,缺乏完整系统的规划引导、规范和支持。 近年来,奶(肉)牛养殖改良大县建设项目和标准化牛改点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加大,但目前受财力、物资及政策支持的综合制约,业务部门制定的规划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3.2没有“龙头”的企业是制约奶牛产业发展的一个强大而功能齐全的“龙头”,是带动和支撑一个产业的必要条件。 民和县有4家乳制品加工企业,但都是原始、缓慢、自我积累发展的中小企业,存在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质量不高、不能达标的问题。

3.3肉乳质量不容乐观,标准化生产开始困难的民和县生产的鲜奶和牛肉( 2017年注册的“民和肉牛”地理标志)不含添加剂,无工业污染,深受消费市场欢迎。 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质量还是令人担忧。

3.4实用科技推广多为饲养技术不足、胚胎移植、雌雄鉴冻精母牛繁殖、玉米青贮包埋、机械挤奶、生肉加工处理等实用技术,由于受到资金、成本投入、专家资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技术在生产中的

3.5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强化设施建设跟不上、挤奶站(点)少、鲜奶销售经理短缺的现状,普通农户饲养奶牛1~3头,每户生产鲜奶20~50kg/d,每天自己销售

4重视奶(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4.1制度建设,为护送奶(肉)牛改良工作顺利开展县奶(肉)牛改良工作,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民和县肉(奶)牛产业发展规划》、《民和县肉(奶)牛改良工作计划》和《民和县家畜繁殖员管理考核办法》 4.2加强扩大奶(肉)牛改良工作的宣传报道,根据青畜改字[2014]1号《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关于印发〈全省牛改良信息报表制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成立牛改良工作督查小组,对全县牛改良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指定专人负责牛改良工作计划、方案、方案众所周知,利用媒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科技三乡村”、基层农技推广助学等项目积极开展奶牛技术宣传和培训,完成奶牛人工授精改良工作。 4.3发展饲料产业,夯实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坚持把发展饲料产业作为推动养殖业发展的保障工程来抓,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等饲料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饲料加工技术服务,转变饲料加工经营方式,改变奶肉牛养殖规模努力构建民和特色现代饲料产业化生产、加工、经营体系,加大全省饲料生产加工配送和食草建设4.4资金支持,推动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落实奶(肉)牛发展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规模养殖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发展、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吸引社会及民间资本投入奶(肉)牛生产。 4.5以规模养殖和设施畜牧业为重点,继续支持农区大力发展高效奶(肉)牛养殖(4.5.1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奶牛养殖场)园区)和以川口、马场垣为中心的湟水河谷奶牛养殖基地建设。 以马聚垣国家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园区为龙头,在川口、马场垣、巴州、核桃庄等乡镇建设奶牛2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园区) 10个,到“十二五”末,使民和县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鲜奶生产基地。 4.5.2大力发展肉牛育肥产业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自繁自养的产业发展道路,在西门塔尔肉牛为主生产杂交肉牛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皮尔蒙特、夏洛莱、安格斯、梨木赞等肉牛良种,利用丰富的饲料资源优势,培育优质肉牛4.5.3继续支持强化饲料产业,年产饲料加工120万t,精饲料加工20万t,优质饲料生产30万t。 积极培育和发展饲料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健全饲料(料)生产加工体系,全面推广农作物秸秆推广青贮、袋装青贮技术,为奶(肉)牛产业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5.4重点抓好良种体系建设,把奶(肉)牛品种改良和奶(肉)牛良种化程度放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奶(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将其余6头牛建设成标准化牛改点,改牛到未设立牛改点的乡镇全面推广优质奶)肉)牛品种,普及先进实用技术,4.6按照今后绿色消费市场主题,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之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作者简介:张福年( 1976-),青海省民和县农业园区管委会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兽医,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工作来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