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殖

羊心水病的防治措施

2023-08-10 18:32:48 0

心水病又名黑胆病,是由反自兽立克次氏体引起山羊、绵羊、牛及其他反当动物的一种蝉传播的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点是高热、神经症状和浆膜腔积液。本病1838年发现于南非。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而法国、拉丁美洲的瓜德普岛和西印度群岛也有发生,在山羊、绵羊中经常发生,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未见有本病的报道。
心水病又名黑胆病,是由反自兽立克次氏体引起山羊、绵羊、牛及其他反当动物的一种蝉传播的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点是高热、神经症状和浆膜腔积液。本病1838年发现于南非。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而法国、拉丁美洲的瓜德普岛和西印度群岛也有发生,在山羊、绵羊中经常发生,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未见有本病的报道。 (一)病原体 本病病原为反当兽立克次氏体,又称反当兽考德里氏体。它是一类多形性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常寄生在血管内皮细胞。呈球形、球杆状及环形。球形者直径为200-500毫微米,球杆状者为200一300毫微米,杆状者为200-300毫微米x400-500毫微米,成双者为200-800毫微米,含DNA和RNA。革兰氏染色阴性,但着色不佳。姬姆萨氏染色呈淡红色或浅紫红色。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脱纤维血液中的病原于室温24小时灭活,有致病力的血液和脾乳剂于-80℃存活2年。 (二)流行病学 患病山羊、带菌山羊以及其他易感反当动物都是本病的贮存宿主。病羊在发热出现菌血症,血中病原含量较高。体温恢复正常后,本菌即从血中消失。病原体在康复动物体内带菌 3个月。在易感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不能排出体外,只能靠蟀传播。当病原体侵人叮咬部位后,很快进人血流,主要侵害血管内皮细胞,随后侵害其他多种组织如小脑、中脑、淋巴结、脾、心肌、胰腺、唾液腺、肾上腺及卵巢等。 现已证实,钝眼蟀属中的非洲钝眼蟀、杂色钝眼蟀、向导钝眼蝉、宝石钝眼蝉、斑点钝眼蟀、长延钝眼蟀均是本病的传播媒介。钝眼蟀为三宿主蟀,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要5个月至4年的时间。病原只能感染幼虫或若虫期的钝眼蟀,在若虫期和成虫期传播。健畜与病畜接触不被感染。带有病原体的蟀叮咬易感动物时,即可将病原体传递给被叮咬的易感动物。在家畜中山羊和绵羊最易感,牛、骆驼、鹿也易感,野生动物如羚羊、长颈鹿等反当动物也有易感性。病畜康复后可产生免疫,免疫期为6个月甚至5年。流行地区的动物,在免疫消退阶段,可重复感染,但呈隐性感染。 本病主要发生于非洲有蟀生存的地区,动物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感染动物的死亡率取决于动物的品种和种类。外来品种的山羊较本地品种的山羊发病较重。在适于钝眼蝉繁殖的季节,常为本病发生的高峰期。 (三)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山羊和绵羊的潜伏期为1428天,人工感染为12一18天。 1.最急性型 体温升高,全身痉挛,多在24一48小时内不显典型的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 2.急性型 体温可达41-42cC,精神萎顿,不食或厌食,呼吸困难,常出现神经症状,表现步态不稳和高跷步样,继之出现阵发性抽搐痉挛,肌肉震颤或无目的地行走,或圈行,或抵触触物体,死前体温降至正常以下。病程3一8天,死亡率为50%一90%0 3.亚急性型 病羊发热、肺水肿而引起咳嗽。很少出现神经症状。患羊舌头伸出,频繁咀嚼,眼睑震颤,高步转圈运动,步态不稳,或两腿张开站立,头向下低垂,可发生剧烈腹泻。病程较长,1一2周内康复或死亡。 4.慢性型 临床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缓慢康复,有的仅体温升高,持续2一3天即康复。 (四)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多无肉眼可见病变。急性型常在胸腔和腹腔有大量渗出液和浆膜上的出血点。心包充满多量黄色或血红色的渗出液,部分凝固或有絮片。心肌变性,质地脆弱,心内外膜有小点出血。肺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肝肿大、充血,实质变性;胆囊肿大;脾肿大。真胃粘膜有炎症和溃疡。淋巴结充血肿大。脑脊髓充血。 病理组织学变化:可见被侵害细胞浆中有本菌包涵体,特别是肾小球、脑皮质和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尤为多见。 (五)诊断 常发地区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1.标本采取 血液标本应在发热后2一4天内采集最佳。血样脱纤维后,应立即感染动物,或置液氮或-70℃以下保存。发热期扑杀的山羊主要采取大血管内膜、脾、淋巴结、脑等组织。检查组织中的病原涂片或压片,必须风干,用甲醇固定2-3分钟后送检。 2.直接镜检 经颈静脉或其他大血管内膜制备的涂片,或用大脑皮层、海马角或脊髓制备的压片,固定。经0.45微米滤膜滤过的姬姆萨氏染液染色20分钟。可见胞浆中有立克次氏体的包涵体,呈圆形,淡红色至紫红色,着色比胞核浅。一个细胞中可见1个到几个包涵体,大小为2-15微米。 病畜发热初期血液制备的白细胞培养物的超薄切片,用电镜检查,可见在胞浆中膜围绕的空泡内发育的成团立克次氏体(包涵体)。 3.分离培养 迄今尚未能在细胞培养和鸡胚中增殖成功。用体温升至41℃或41℃以上感染立克次氏体的山羊血液制备的白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于37℃培养。到第五天收获。同时用非感染山羊的血液制成白细胞培养物作对照。结果所有感染动物的白细胞培养物中,均有立克次氏体的包涵体。 4.免疫荧光试验 用直接法检测立克次氏体。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直接加在经洗涤并用冷丙酮固定的血管内膜,大脑压片以及有白细胞培养物的盖片上染色,洗涤,干燥,封片,镜检。感染细胞的细胞浆内,包涵体呈鲜绿色至黄绿色荧光。 5.动物试验 用上述血和脑组织悬液静脉注射易感山羊、绵羊。于注射11天后开始发病,其症状和病变与自然感染相同。 雪貂和小鼠是可靠的实验敏感动物,可用雪貂、小白鼠和白化病小鼠体内连续传代保存病原体。 此外,近年来,DNA探针技术已被用于检测传播媒介蟀及感染动物中的反当兽考德里氏体。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 回答大蒜不能治疗鸡球虫病,但对鸡球虫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鸡球虫病是一种急性流行寄生虫病,主要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主要症状为食欲精神不振,饮欲增加,毛发粗乱,腹泻,粪便带血,皮肤皱......

    2023年08月11日 养殖
  • 回答扇贝一般烤1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扇贝属于软体动物门,扇贝科,可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与鱼类、虾类较为相似,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食物。...

    2023年08月11日 养殖
  • 回答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是白腹锦鸡与红腹锦鸡的统称。分布于陕西(商洛)西藏、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红腹锦鸡是我国特产,由于野生种群数量较少,故被列为国家二......

    2023年08月11日 养殖
  • 回答扇贝可以冷冻,不过要注意方法,新买回来的扇贝不要清洗,分成小包,每包撒些淡盐水,直接放入冰箱冷冻,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扇贝可食用的部分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与鱼类、虾类相似,是一种集食......

    2023年08月11日 养殖
  • 回答锦鸡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锦鸡属,一般被认为是鸟类。锦鸡分为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两种,大部分分布于我国,其中红腹锦鸡更是我国特产。...

    2023年08月11日 养殖
  • 小鹅苗如何预防痛风?鹅痛风可谓是养鹅业的一大危害,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增高,具有发病早、发病急的特点,给养殖朋友带来了不小损失。鹅痛风多发于雏鹅,尤其是寒冷季节养鹅需要防控的一大疾病。 ......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 摘要选种:选择育肥效果好的品种,选羊时不要选太活跃的幼羊,选择温顺、安静,容易扎堆的幼羊为好。饲喂:可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次饲喂以后需喂水,冬天宜喂温水。饲养方法:可按照种类分开圈养,......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 摘要常用羔羊开口料配方:玉米(炒熟)50%、大麦(炒熟)17%、黄豆(炒熟)30%,将其粉碎,然后加入小苏打0.3%、另加盐1.5%、磷酸氢钙0.5%及粉等其他添加剂0.7%,等羔羊出生......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 春季气候回暖,养殖户会适当调整养殖方法,比如舍饲转为放牧,饮食结构也会有一定的调整,但是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牛发生中毒病,严重影响到牛的生长发育质量,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牛中......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 猪“低温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致使体温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下降,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喜卧,嗜睡,运动减少。结膜粉......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 小尾寒羊羊肠毒血症1、症状羊食欲突然减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腹痛不安,头向后仰,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腹围增大,体温升高,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高。2、剖检变化腹围明显增大,有大量的胸水......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 羔羊痢疾1、症状:病初精神不振,低头拱腰,毛立,不想吃奶,不久则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恶臭,初为糊状,后如水样,并含有气泡,粘液和血液。粪便颜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后期肛门失禁,脱水,卧地不起......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 摘要羊乳房炎的治疗方法:早期用蒲公英;中期用鹿角霜;后期用红花和鹿角霜,水煎后共分2次灌服,而对于发高热全身性感染的羊,需要用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怎么打乳房封闭针:使用青霉素80万单位,......

    2023年08月10日 养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