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抗日战争的英雄,抗日战争中有哪些著名的英雄

2023-08-23 10:20:05 0

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华大地弥漫了炮火硝烟,面对敌人的屠刀,中华儿女进行了英勇抵抗,抛头颅洒热血。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在涌现出无数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中,杨靖宇的事迹令很多人都感动不已,他的革命精神永远照耀着万代。杨靖宇为革命改名换姓建立地下党组织杨靖宇原名为马尚德,于1905年2月在河南省驻马

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华大地弥漫了炮火硝烟,面对敌人的屠刀,中华儿女进行了英勇抵抗,抛头颅洒热血。

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在涌现出无数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中,杨靖宇的事迹令很多人都感动不已,他的革命精神永远照耀着万代。

杨靖宇

为革命改名换姓建立地下党组织

杨靖宇原名为马尚德,于1905年2月在河南省驻马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出生了,自幼丧父,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入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为了将杨靖宇养大成人,母亲整日劳作着,白天要下地做农活,晚上还要进行缝缝补补赚一些零用钱。

年幼懂事的杨靖宇从来不给母亲找任何麻烦,他特别珍惜自己读书的机会,在18岁的时候考入了开封一所工业学校。在学校期间,杨靖宇秘密参加了革命运动。

当日本铁蹄践踏中国国土的那一刻,杨靖宇毅然决然选择离开了自己的妻儿,奔向东北组织抗日。那一年,杨靖宇只有24岁。

对他来说如果国家一天得不到安宁,小家一天就得不到幸福。短暂的离开是为了今后更好地重逢,然而让杨靖宇做梦都想不到的是,这一次分别竟然变成了永别,自从离开了妻儿和母亲后,杨靖宇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

为了不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初到东北的杨靖宇为自己改名换姓:张贯一,并且受到上级安排秘密潜入到抚顺煤矿,因为为人热情,性格开朗,没多久张贯一就和这里的工友们打成一片,在获得工友们的信赖后,张贯一开始秘密发展自己下线,建立了地下党组织。

在张贯一的带头领导下的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压迫的工友们开始团结一致起来,纷纷与侵占抚顺煤矿的日本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抚顺煤矿

自从煤矿工人发起抗衡反动时,日军就已经盯上了带头者张贯一,为了将他彻底镇压住,连续五次对他实施了抓捕。在监狱中,日军给他实施了严酷刑罚,比如老虎凳,皮鞭,铁烙等,每一次的严刑拷打对张贯一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可即便是这样他依旧咬牙坚持,不肯屈服。

铁烙和皮鞭轮流交换上刑,皮开肉绽后,张贯一出现了多次昏厥,不肯罢休的敌人便会多次为他泼冷水,直至让他从昏厥中醒来。凭借顽强的意志,张贯一严守党的秘密,始终不肯向敌人透露半点信息。在我党多方努力之下,最终张贯一从监狱中被营救出来,就此他为自己改名为杨靖宇。

惨遭叛徒出卖,被日军追杀

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家和抗日联合军以及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而杨靖宇担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任政委。

与其他地区相比,在东北作战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抗联战士们除了缺乏日常生活中的物资外,还缺少很多枪支弹药,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可即便是这样,杨靖宇依旧带领东北抗联战士进行顽强作战。

为了防止日军对部队进行全面围剿,杨靖宇带领手下的战士们在整个深山老林中布置近七十个驻扎营地,这些驻扎营地隐蔽得非常深,主要用来储藏武器和物资。然而由于组织上出现了叛徒,这些隐蔽营地基本全部被敌人捣毁破坏掉,居无定所,没有粮食等储备物资,东北抗联的战士们随时随地都面临因饥寒而死的威胁。

在弹尽粮绝的境地之中,为了保存部队的整体实力,杨靖宇开始分流身边的兵力,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分散在深山老林中。

在冰天雪地中,日军始终没有放弃追杀东北抗联军队,随着追捕任务的深入开展,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雪过腰,北风呼啸,如果生火取暖势必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很多时候东北抗联的战士们都会彼此抱团取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会小面积的挖很长的烟道,这样冒出的烟是微弱的,不会引起敌人们的怀疑。

在随身携带的粮食都吃光后,便去挖被大雪掩埋的草根,挖不到草根的时候,就只能啃树皮,渴了就随手捧起一把雪。自从各个组的小分队分开以后,就再也没有相遇后,跟随在杨靖宇身边的战士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六十余人。

为了迅速抓捕到杨靖宇,日军将散居的村民们全部都集中起来,彻底断绝村民们和抗日联军战士们的联系,并且还发出通告:“凡是有不听话,窝藏抗日联军,为他们送补给的人,全部格杀勿论。对于提供线索的,将会有大大的奖赏。保证他们只要投降,都不会被杀头。”村民们对日军的话都感到惶恐不安,有一位村民上山砍柴的时候恰好碰到了杨靖宇司令。

当时的杨靖宇饿得两眼昏花,走路也是不稳定,看到杨靖宇脚上的棉鞋已经破了很多洞,再加上他长满了冻疮,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后,这位村民好心劝慰他说:“杨司令,您这是何苦的啊,现在日军那边也放宽了政策,投降的话是给留一条活出路的。”

此时的杨靖宇听闻后,拼劲全身力气仰天长啸到:“就算死,也绝不会当一条走狗,如果大家都投降了,还会有中国吗?”这位村民被杨靖宇说的话为之动容,无能为力的他叹着气下了山。

孤身作战壮烈牺牲后被打开胸膛

随着日军包围圈越来越缩小之后,很快他们就找到了杨靖宇的行踪,为了让杨靖宇为己所用,其中一位日本军官喊道:“杨司令,你手下的战士们都已经全军覆没了,你还是老老实实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你的。”

杨靖宇冷冷地回应说:“别做梦了,要杀要剐随你们。”看着杨靖宇的态度如此坚决,近百名日军对他发起了进攻,孤身作战的杨靖宇沉着冷静,没有了子弹,他就掏出匕首,最终数百发子弹全部对准了他的身体要害部位,在敌人的疯狂扫射后,杨靖宇壮烈牺牲,血染东北厚土。

杨靖宇于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年仅35岁。当时在通化省警务厅担任厅长的岸谷隆一郎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直接泯灭人性砍下了杨靖宇的头颅。没有就此罢休的岸谷隆一郎也非常好奇,这么多天,在弹尽粮绝后,杨靖宇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呢?靠什么生存的呢?为了寻找答案,岸谷隆一郎下令,让手下的人对杨靖宇的尸体进行了严密封锁。

岸谷隆一郎亲自用军刀划破了杨靖宇的胸膛,将杨靖宇的胃全部取下,并让手下的两名日军将其装入盘子中,立刻送到濛江县一位医生那里进行化验,在经过反复化验分析后,这名医生发现在杨靖宇的胃里残留的全是未消化掉的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岸谷隆一郎听闻后,被彻底震撼住,他随即说道:“杨靖宇虽然是我们的敌人,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英雄。”

岸谷隆一郎

日军将杨靖宇的尸体装入了一个安有玻璃的木头箱中,然后用汽车运到当地的学校和街道进行示众,庆祝获胜。关东军第699部队长司令官野副昌德要求安葬杨靖宇遗体,岸谷隆一郎随即负责安排,将杨靖宇的遗体安葬在保安村西岗上,而且还请了高僧为杨靖宇念经。

日本军官将杨靖宇的顽强精神作为宣传的典型,用他的精神教育其他战士。

野副昌德

杨靖宇用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向敌人证明了中国革命战士是多么的顽强,对于岸谷隆一郎来说,他对杨靖宇充满敬畏的同时也感到十分害怕。

岸谷隆一郎夜夜不能寐,茶不思,饭不想,甚至白天根本提不起精神来做事,他总是感觉杨靖宇就在自己的身边,随时会对自己进行报复。

岸谷隆一郎后代向杨靖宇谢罪

良心受到了谴责的谷隆一郎意识到,当初不应该对杨靖宇做出大不敬的行为,每天他都在忏悔中度过。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岸谷隆一郎接受不了这个战败的事实后,便狠心毒死了自己的妻儿,随后便刨腹自尽。

在遗嘱中,岸谷隆一郎留下了长长的内容,大致意思是:“这次天皇发动的侵华战争或许是错误的,在中国有很多像杨靖宇这样铁骨铮铮的战士,有他们在,就不会亡国。”

杨靖宇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虽然他已经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永远发扬光大。作为后辈的我们应该铭记这些革命先烈们,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抗日战争中,有名的抗日英雄不可胜数,但我对张自忠却是情有独钟。

毋庸讳言,张自忠在驻军平津一带冀察自治委员会时期,表现确实有些让人非议之处。但他看清了日本人的意图后,便及时脱离日本人之手,辗转来到南京请罪。当时舆论对张自忠非常不利,“国人皆曰可杀”,李宗仁听说此事后,特地请张自忠一晤。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会面:

当张氏抵达之时,简直不敢抬头。平剧中,常见犯人上堂见官,总是低着头说:“犯人有罪,不敢抬头。”对方则说:“恕你无罪,抬起头来。”我以为这不过是扮戏而已,殊不知抗战时期,北方军人尚有此遗风。

张自忠

李宗仁对张自忠劝勉有加,并且向蒋介石建议让其回部队带兵,以戴罪立功。张自忠回部队之前,特地向李宗仁辞行,说当以生命鲜血以报国家,也报李长官知遇之恩。张自忠是个非常爱惜名誉的人,我一直认为,张氏此时已有战死沙场之心。

知名学者梁实秋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参政员,1940年代初从重庆到西北、华北、华中一带劳军,与张自忠有过一面之交。张自忠司令部设在襄樊与当阳之间的一个镇子上,是一栋普通的民房。房子一明一暗两个房间,外间是会议室和办公室,里间是张自忠卧房。卧房里陈设简单,但整洁干净,一尘不染。梁实秋说,这是他见到的最简单朴素的大人物卧室。

张自忠长眠于重庆北碚梅花山

张自忠招待梁实秋一行吃饭,四碗菜,一只火锅。四碗菜以青菜豆腐为主,火锅里有几个肉丸,每人还有一只鸡蛋。张将军一直道歉,说军旅艰苦,慢待了诸位先生。但梁实秋说,这顿饭众人吃得满头冒汗,宾主尽欢。

蒋介石等国民政府要人在张自忠葬礼上

不久,张自忠战死在抗日战场,是中国在抗战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据说将军灵柩运抵陪都重庆时,蒋介石亲自江边迎接,扶棺痛哭,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座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做“五千年中国看西安,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天津”。这句话反映出天津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2023年08月23日
  • 华夏5000年历史中,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让人猜不透想不明白的谜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谜底已经被我们解开,但也有许多或许永远也解不开的“未解之谜”。和氏璧究竟去了何方?和氏璧是......

    2023年08月23日
  • 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

    2023年08月23日
  • “约法三章”的典故来源于司马迁《史记》,是刘邦的典故。一,典故来源简说刘邦攻进秦都城咸阳,占领皇宫后,见皇宫内珠宝无数,美女如云。贪心大起,色心也大起。一个穷亭长有了这么多的钱,有了这么......

    2023年08月23日
  • 电视剧《三生三世枕上书》目前已经更新到了48集,而目前为止阿兰若之梦这一段剧情已经基本完结了,白凤九替代阿兰若,经历她一生的许多大事,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苏陌叶查清楚阿兰若之死的死因,不过有......

    2023年08月23日
  • 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李清照氏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以婉约著称,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出生于一......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 庄子一生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很多,但是可以考证的很少。他本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世......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 华夏5000年历史中,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让人猜不透想不明白的谜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谜底已经被我们解开,但也有许多或许永远也解不开的“未解之谜”。和氏璧究竟去了何方?和氏璧是......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我来说一下。我整理过一篇《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秦淮八艳之陈圆圆》,仅作参考而已,全文如下:综述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一畔是......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 在网剧《长安少年行》播放的预热片断中,官方大篇幅地介绍了电视剧的主演还有故事梗概。从片花中看故事的格局不是很大,但是从配乐上看,气势还是挺恢弘的,十分符合少年热血的气氛。在旁白介绍中主角......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 谢请。喊麦骂饱受讥讽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它在任何方面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词没什么意义,只要有钱可以要人一天写N篇出来。曲我觉得是没有的。感情表达方面就是唱出给人我很叼的感觉,或者杞人忧天。......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座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做“五千年中国看西安,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天津”。这句话反映出天津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 “约法三章”的典故来源于司马迁《史记》,是刘邦的典故。一,典故来源简说刘邦攻进秦都城咸阳,占领皇宫后,见皇宫内珠宝无数,美女如云。贪心大起,色心也大起。一个穷亭长有了这么多的钱,有了这么......

    2023年08月23日 杂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